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虚心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59

孔圉虚心求教

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孔圉勤奋好学,为人谦虚。一次,他在学习上遇到了一些难题,便向自己府上的一个小吏请教。这个小吏虽然地位不高,但在某些方面却有独到的见解。孔圉虚心向他请教,认真听取他的解释和建议。这一行为在当时的社会中显得有些另类,但孔圉坚持认为,学习不应该有身份的界限,只要是正确的知识和见解,都应该虚心接受。孔圉的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不仅让他自己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也为后人树立了虚心学习的典范。

孙敬悬梁刺股

孙敬是西汉人,幼年时父亲死去,家里很穷,但他立志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孙敬读起书来不分昼夜,十分疲劳,晚上读书时常打瞌睡。为了预防自己睡过去,他用绳子将自己的头发吊在梁上。每当他低头打瞌睡时,就会因头发被紧紧拉住而疼醒。这样,就不会因打瞌睡而影响学习了。孙敬凭借艰苦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长大后成了西汉的大学问家。

孔子不耻下问

孔子是古代的一个教育家,还被人们称为“圣人”。他为人学识渊博,但还是虚心地向别人学习请教。有一次,孔子到太庙祭祖,有不明的`地方就向别人发问,旁边的人看见了,忍不住说:“难道你不是圣人吗?为什么还要别人呢?”孔子听了谦虚地说:“不懂就问嘛,有什么不好呢?” 还有一次,一个弟子问孔子:“为什么孔圉死后被人们称为“孔文”呢?”孔子回说:“因为他不耻下问,还聪明好学呢!”。

这些成语故事都体现了虚心的精神,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学到虚心学习的重要性。无论是向地位低的人请教,还是克服疲劳坚持学习,都是虚心的表现。这些故事激励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追求知识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