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在中秋探父的故事有两个不同的版本,具体如下:
1506年中秋节
王阳明当时35岁,因上书言事得罪了太监刘瑾,被打了四十廷杖,入狱释放后又被贬往贵州龙场做驿丞。
发配的路途经过南京,当时他的父亲在南京做官,又正好赶上中秋节,父子得以团聚。
王阳明看到父亲白发苍苍,感到内疚和担忧,但父亲却给予他宽慰和鼓励。
父亲还特意请来南京城一个有名的耍杂技戏法的人,在家宴上表演戴着头盔翻跟头,通过这种方式告诉王阳明在面临困难时要立定脚跟,咬紧牙关。
1521年中秋节
王阳明当时50岁,正在家乡浙江余姚侍奉七十六岁高龄的父亲。
这天的余姚上空阴云密布,直至夜间也未散去,但王阳明心情仍然愉快。
他写下了《中秋》诗,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这两个故事都体现了王阳明对父亲的深厚感情和在困境中从亲情中汲取力量的经历。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