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65读书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停顿划分?

59

古人谈读书的停顿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三段划分法

古人常常将一本书的内容划分为三段,每段之间都有停顿。这种停顿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避免理解被削弱,同时也可以让人们在阅读过程中得到暂时的休息,调整精神。

按意义划分

在古诗中,五言诗的节奏大多数为每句两个节拍,七言诗则多为三个节拍。例如:

四言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五言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过故人庄》)

七言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按音节划分

古诗的节奏还可以根据音节来划分,四言诗以“22”为主,五言诗以“221”“212”居多,七言诗则以“2221”“2212”居多。例如:

四言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五言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七言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朱熹的“三到”法

朱熹提出读书要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他强调心到最为重要,只有心到,眼和口才能跟上。具体停顿划分如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建议

在阅读古文时,可以结合以上几种停顿方法,根据具体的句子结构和意义来进行划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可以根据个人的阅读习惯和节奏感,灵活调整停顿的方式和位置。